-
无人机驾驶收割机如同精准的“钢铁麦客”,在金黄稻田里穿梭往复,收割、脱粒一气呵成。9月28日的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已被丰收的稻香裹满。河源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此启幕。

水稻收割现场
本次活动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精心策划了启动仪式、水稻(制种)收割观摩、金秋农优产品展、电商助农活动等四大板块,通过群众联欢、助农惠农、乡村文体系列活动,带动城乡居民共享丰收喜悦,全面展现河源市农业发展丰硕成果,生动描绘乡村建设蓬勃生机,充分展示当代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前来活动现场的周边村民
在启动仪式现场,河源市委书记何国森宣布活动开始。据介绍,河源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采取“1+7”方式,由1个主会场和各县区特色庆丰收系列活动组成,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丰收活动,从田间地头到城乡舞台,从传统农事到现代展销,全方位展现河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

河源市委书记何国森宣布活动开始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活动中分享了近年来开展智慧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此外,3名乡村创客代表也走上舞台,分享了各自的创业历程与丰收喜悦。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河源广大新农人以创新之力激活乡土资源,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画卷,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现场乡村创客代表分享
河源市委副书记吴青川指出,河源是农业大市,也是全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河源市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以强农富民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引领,大力发展以现代种业、设施农业、农业机械为牵引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做实做细土特产文章,着力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河源农业更加丰富、更加丰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提单产稳面积、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等经验先后在全省推广,今年已实现早稻增收、夏粮稳产,粮食产量累计已达41万吨,全年有望再获丰收。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累计建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7个,累计认证绿色食品122个,供港澳活猪连续8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种植的水稻
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东源县柳城镇的万绿智慧无人农场,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逐步推进“小田变大田”,探索将农机搭载北斗系统,促进农业工程技术、智能装备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功实现了水稻生产从耕地、种植、管理到收获的全过程无人化作业,实验田水稻生产连续4年亩产超过500公斤,最高产量达到了656.38公斤,在农民不下田、不种地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率。

活动现场签约仪式
此外,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农业项目签约仪式,河源金秋农优产品展暨电商助农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带货,助力河源好物出村进城,让河源优质的农特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推动河源市农业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文、图丨袁文康 陈殷 张辉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