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源与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两地地质构造相似,都属于华南地震带的一部分,因此两地地震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华南地震带是我国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之一,这个区域的地震活动通常与板块边界运动、地壳构造变动等因素有关。
河源地震多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地质构造:河源地处华南地震带,地壳活动频繁,这是导致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华南地震带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活动频繁。
2. 地震活动规律: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河源地震可能受到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响,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地震活动。
3. 地形地貌:河源地区地形复杂,断裂带发育,有利于地震能量的释放。地形地貌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地壳应力分布不均,从而引发地震。
4. 地下水活动:地下水活动对地壳应力有影响,可能引发地震。河源地区地下水活动较为活跃,这也是导致地震多发的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地震的发生是复杂的自然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虽然河源与梅州地震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每次地震的具体原因还需通过地震学家的研究来确定。在地震多发地区,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举报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5月25日11时24分在广东梅州市丰顺县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05月22日22时40分在广东河源市东源县发生2.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广东仅隔3天,接连两次发生地震,是不是孕育着大地震呢?潮州市某池塘过山鲫(鱼)跳到岸上,是大地震发生的前兆吗?
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昨天过山鲫跳到岸上,与今天地震一毛钱关系没有,河源地震也好,梅州丰顺也罢,历史上这两地大地震没有发生过,小地震经常发生,已经习以为常。
过山鲫这种鱼生命力还算顽强,但近些天来,广东龙舟水较多,下了一场300mm多的大暴雨,引发池塘水质发生变化,实在难以忍受了,这些鱼纷纷跳到岸上来,来了一个大逃亡,才出现这种奇特的景观。
那么三天内两次地震,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上图:
我们先看河源市地震,河源这里有一座140亿立方米的新丰江水库,历史上发生过15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6.33级,其它 2~3级小地震无数,累积得有上万次。下图(每个小圆圈代表发生一次地震)
历史梅州丰顺发生的地震也不少,初步统计小地震也得有上千次,主要集中在潮州、揭阳、汕头等地,这个区域也有一次6级多地震,最大的一次1067年发生在揭东区6.90级,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921年丰顺县6.46级。下图
如果把这两次地震划分的话,分属于两个区域,一个是河源区,另一个是揭阳~湖州~梅州区,所以说这两次地震之间并没有关联。
从图2和图3比较看出,河源地震比丰顺地震多很多,为什么这里发生这么多地震呢?很多人猜到了是水库诱发地震,的确,有的资料给予了介绍。
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这座水库是1969年建成,在水库还没有建成之前,这个区域发生过一次最大的地震6.33级,时间是1962年,同年发生了几次5级地震,90年代前后又发生了几次5级地震。
如果这些地震是水库建成后发生的,我们与之产生联系,情有可原。可是现在我们只能理解为与水库没有关系,新丰江水库库容140亿立方米,三峡水库393亿,是三峡水库库容三分之一左右,而三峡建成以后,地震也没有增多,显然水库诱发地震还没有更科学的根据。
也许这是个巧合,新丰江水库建在了地震带附近,这里的地震有其自然属性。
上图中河源发育着一条河源—邵武断裂带,这条断裂带长约1200多里,一直延伸到江西、福建等省,而这条河流就沿着这条断裂带发育,断裂带附近分布着很多地震,如江西寻乌县也有一个地震区,小地震也有上千次。而新丰江水库就建在这条断裂带附近,地震就多了起来。
水库建在地震带附近很吓人,但也不能谈震色变,事实上适合修建水库的地方可不是太多,这得要千挑百选,只要地震对水库没有太大的伤害,我们依然会考虑把它建好,而新丰江便是如此。
上图中汕头市、潮州市沿海岸地壳出现断裂,发育了几组全新世断层,海底发生过7级左右大地震,这个区域断陷成为盆地,受其影响,断裂带辐射到丰顺—梅州一带,这次发生的小地震就在这个区域里,这个区域构成一个地震群带,也发生过大地震,也有很多小地震,至今还没有停息。
总体来看,广东省地震与其它省份相比并不是很多,算是我们国家地震比较少的省份,破坏性地震也很少,所以我们安下心来,好好工作吧。
举报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