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哈利5v2
#我在晒家乡#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历史文化深厚,当地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是极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起源与功能
唐宋时期,因战乱、灾害等,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至此,为抵御外敌、适应南方环境,开始建造围龙屋。早期客家人迁入闽粤赣山区,为防当地人欺侮及盗匪打劫,聚族而居并建成坚固围屋,像城堡一样,从外墙到室内构造都有很强防御能力。
建筑特点
布局:大多是方形,形制接近北方“四合院”。以祖堂为中心,子孙分住周围,利于增强宗族凝聚力。核心建筑群两侧是对称横屋,后面是半月形“围龙间”或“围屋间”。
防御构造:四角常建碉楼,前后围墙中间设阁楼,如白云楼四角各有1座3层碉楼,前后围墙中间各有1座3层阁楼,与2层半的外围楼房相连,二楼顶设骑楼连通,有瞭望孔和射击孔,方便防守人员移动换位;屋外有较高护墙,外墙嵌方形圆孔石窗用于瞭望和射击。
代表围屋
白云楼:在连平县大湖镇盘石村,清末建筑。面宽47.5米、进深50米,占地2375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建在田野中央,防御性强,四角和前后围墙中间有碉楼、阁楼,二楼顶骑楼连通各防御点,屋外9米高护墙防攀爬。
通衢围龙屋:位于龙川县通衢镇锦归村玳峰南山下。有两座半圆形围龙屋,一座约80岁保存尚好,另一座约200岁已破败。背后有15间围屋,有横屋、正副厅、厢房等共45个房间,屋两角有炮楼用于防匪瞭望。
八角楼:在东源县叶潭镇山下村,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耗时17年竣工。是典型客家四角围屋,三进四横加一枕头布局,面宽81.4米,进深77.5米,占地6308平方米。屋前及左右有池塘环绕,进入需经两座吊脚桥,形成三面环水。前院及四角有八座碉堡,外墙有许多枪眼与炮眼,客厅、门、天井、走廊众多,有8个楼阁、11条巷、108间大小房间,2022年7月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何新屋:位于连平大湖镇,是历经350多年的客家半圆形围龙建筑,由何氏创建。围成五圈,现有5扇大门、9栋围龙,现存最古老的四围。何氏祖宗重视教育,后裔文武秀才辈出,围屋获司马第、朝汉第、守御府等殊荣,还有深厚红色文化基因。



